首页  »  高中化学  »  高中化学《烃和卤代烃》优质课教学视频
视频密码:919238
一、教材依据
新课程人教版高二《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卤代烃。
二、设计思路
本课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及考纲要求,通过以实验为核心的自主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其潜能,使他们真正感受实验探究的乐趣。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知识体系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卤代烃是一类结构比较简单的烃的衍生物,它往往是由烃合成其他衍生物的中间体,在有机合成中起着桥梁作用 。在工业生产中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学生分析:在必修II学习了几个典型有机物代表后, 已初步了解一些有机物的反应特点和学习方法。通过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基本从理论上掌握了研究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方法,但对官能团对烃的衍生物性质的影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接触。虽然学习难度不大,但为了给学习烃的含氧衍生物奠定基础,巩固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还要充分发挥探究实验的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强化官能团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及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取代和消去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卤代烃的一般通性;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卤代烃的用途如氟里昂,加强环保意识。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实验探究法,根据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的探究,以理解卤代烃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原理;
对比法,通过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比较,理解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决定作用;
阅读讨论法,通过阅读及资料收集,了解常见卤代烃的性质及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实验及有关知识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他们关心环境问题。 
四、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六、教学准备:溴乙烷的结构模型及性质实验器材,制作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一:
教师: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乙烷与氯气混合光照, 
2.乙烯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3.苯与溴在铁存在下反应。 
学生:书写反应。
教师:上述三个反应中所得的有机产物有何共同点? 
学生:都是烃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了。
教师:我们将这样的有机物称为卤代烃。同学们知道的卤代烃有哪些?
学生:四氯化碳,氟里昂…
教师:多媒体展示常见的卤代烃制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图片作为补充,增加直观性、生动性)
(二)新课学习
师生互动二:
教师:展示溴乙烷的球棍模型,并对比乙烷的结构,讨论它们结构上的异同,并推测溴原子的引入对溴乙烷物理性质的影响
问题1、乙烷为无色气体,沸点-88.6 ℃,不溶于水。展示溴乙烷样品,分析其熔沸点的变化原因? 
学生:由于溴乙烷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烷, 导致C2H5Br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所以其熔点、沸点高于乙烷,常温下为液态。
问题2、如何验证溴乙烷的水溶性及相对与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相互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结果分析,教师适当进行评价和点拨。)
问题3、溴乙烷在水中能否电离?溴乙烷中有无Br-?
学生:实验探究。(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理解溴原子的引入对有机物的性质的影响,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
 教师: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其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卤代烃的溶沸点升高,密度变大。所以常温下,卤代烃只有极少数是气体,大多数为固体或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的有机溶剂。 
师生互动三:
教师:CH3CH3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H3CH2Br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问题4:若反应,可能有什么物质产生?如何用实验证明溴乙烷确实发生了取代反应?如何检验水解产生的Br-?
实验探究提示:检验Br-可用AgNO3溶液,若观察到淡黄色的AgBr沉淀,即有Br—。
学生:实验探究,相互交流实验现象,教师适当指导点评。
问题5::从结构上分析为什么溴乙烷能发生水解?水解反应中,化学键是怎样断裂和形成的?
学生讨论交流:由于溴原子吸引电子能力强,C—Br键易断裂。
教师:在溴乙烷分子中,由于Br的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C,则C-Br键中的共用电子对就偏向于Br原子一端,使Br带有部分负电荷,C原子带部分正电荷。OH—等带负电基团就有可能进攻带正电荷的C原子形成新的共价键,Br则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离去。
师生互动四:
教师:若在NaOH醇溶液中,溴乙烷会发生消去反应。
问题6:在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的消去反应中可以观察到有气体生成,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乙烯?
学生:利用酸性KMnO4溶液或Br2水。
问题7:阅读书本P41图2-18思考为何将气体先通人的盛水的试剂瓶?
学生:乙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教师:乙醇易挥发,所以产物气体中会混有乙醇蒸气,因此要除去。
   教师:讨论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并列表小结。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投影展示。
     实践活动:
查找资料,了解大气臭氧层被破坏的情况。调查生活中使用氟利昂的情况(发胶、冰箱、空调等),了解市场上有哪些品牌的冰箱和空调是无氟利昂的?无氟利昂冰箱和空调使用的是何种致冷剂?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明确、清晰、具体化的问题,用层层推进的问题逐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当然,有些设想能否达到预定的目的,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如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检验这样虽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要相当一部分时间,这样涉及到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再如,学校实验室的设施不够,无法完成学生探究实验的目的。另外,探究式的课堂虽然热闹,但课堂有时易失控。我想随着课改精神在课堂中的日渐深入,最终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探究能力会不断提高。希望我们的教学能由传统的教师教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会自我解决问题。
  

                                                           

加载中